湖南大学“天马材料研究论坛”第164期
题 目:由自然选择启发的无序光学
报告人:刘昶旭 研究员
地 点:工程实验大楼240、244 多媒体报告厅
时 间:2019年6月17日(周一)下午 3:30-4:30
主持人:李梓维 副教授
邀请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承办人:材料学院“天马材料研究论坛”日常工作小组
报告人简介:
刘昶旭,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物理系大学研究员(LMU Incoming Research Fellowship starting from 08/2019)。2017年至2019年任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物理与天文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2008于同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10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获得硕士学位。2016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纳米光学(nanophotonics),无序光学(disordered photonics),超材料(metamaterials)与表面等离子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X,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期刊发表论文。主要工作被选为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封面,并于Nature Nanotechnology受邀采访(In the Classroom)。 纳米粒子黑体工作于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黑的人工材料。相关研究多次被世界主流媒体报告,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每日邮报,独立报、雅虎新闻等。
报告摘要:
混沌无序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指数敏感性。自Henri Poincare研究三体问题以来,混沌在许多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例如电子学、流体、大脑和光子学。混沌无序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巨大的海洋波浪到白色甲虫的微米尺度的鳞片。混沌无序的存在在应用中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引入了不可预测性,这使得预测或解释实验结果变得困难。自然界无序性的启发,报告基于利用光与混沌无序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提高光子器件的性能。通过适当设计,可利用无序性来增强光腔存储电磁能量的能力,实现由金纳米粒子组成的黑体系统,束缚超出衍射极限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