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黄宏文教授团队在能源转换电催化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9-10-24浏览量:

 

近日,我院黄宏文教授团队在能源转换电催化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J. Am. Chem. Soc.2019, DOI: 10.1021/jacs.9b07238)、Nano Lett.2019DOI: 10.1021/acs.nanolett.9b01393)、Appl. Catal. B Environ.2019DOI:10.1016/j.apcatb.2019.117964)、J. Mater. Chem. A2019DOI:10.1039/C9TA07519D)、Nanoscale2019DOI:10.1039/c9nr07465a)等国际权威化学和材料期刊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高的能量效率,零排放等技术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开发出高活性与稳定性的铂基纳米催化剂,从而减少贵金属铂的使用量,是促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走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将铂与过渡金属(例如,FeCoNi)合金化是提高催化剂活性的有效方法。但在燃料电池工况下(强氧化性电极环境),过渡金属元素易于溶解析出,导致铂基合金电催化剂的耐久性存在严重的不足,难以实际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

 

PtGa金属超细纳米线中的p-d轨道杂化作用提高了其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有更优异的性能

针对铂基合金催化剂的耐久性问题,黄宏文教授团队提出通过掺入p区金属元素来构筑强的p-d轨道杂化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合金催化剂的组分的溶解析出,实现高的催化耐久性。基于具有p-d轨道杂化相互作用的PtGa超细合金纳米线,团队结合实验证据和理论模拟计算证明了PtGa之间的p-d轨道杂化的强相互作用是其高活性及耐久性的根本原因。此外,团队将Pt4.31Ga合金纳米线作为阴极催化剂组装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进行单电池测试,结果表明其最大功率密度高于商用的Pt/C催化剂,证明了该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该项研究工作不仅发现了新的高效催化剂,而且为未来的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该研究工作以“Unconventional p-d Hybridization Interaction in PtGa Ultrathin Nanowires Boosts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695)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湖南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高磊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李星星博士,黄宏文教授为通讯作者,美国阿克伦大学彭振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第一单位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此外,在高效电解水析氧(OER)催化剂方面,团队通过选择性蚀刻电催化剂表面来合成部分非晶化的Ni-Fe LDH催化剂,实现其OER催化活性的大幅度提高,该成果发表在Nanoscale, 2019, 11, 18894–18899 (IF=6.97)

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领域,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合作,通过DFT计算和电化学测试相结合证明了多孔In2O3纳米带与还原氧化石墨烯之间存在化学耦合效应是其CO2电还原的电催化活性提高的本质原因,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权威期刊Nano Letters 2019, 19, 6, 4029-4034 (IF=12.279)

在高效产氢催化剂方面,团队与我院刘智骁助理教授及深圳大学曾昱佳教授合作,通过构筑设计富缺陷一维分层结构的MoS2催化剂,有效增强了电催化产氢的活性,该成果发表在催化领域权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9, 117964 (IF=14.229)

在电化学合成氨方面(NRR)团队与我院马超教授及深圳大学曾昱佳教授合作,所合成出多重孪晶的Pd3Pb金属间化合物纳米线在电化学合成氨方面展示出高的法拉第效率和产率,该成果发表在材料化学领域的著名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20247–20253 (IF=10.733)

上述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如下: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7238

https://doi.org/10.1039/c9nr07465a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9b01393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19.117964

https://doi.org/10.1039/C9TA07519D


 

+1
0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