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成核前的机理研究

发布者:余睽发布时间:2023-11-15浏览量:

湖南大学岳麓材料杰出学者论坛248

目: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成核前的机理研究

报告人 余睽 教授

点: 两山一湖中四栋二楼会议室

间:20231116日(周四)下午1500-1600

主持人: 潘安练 教授

邀请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半导体量子点QDs的合成基本是热注射法,即在较高温度实现量子点的成核,在较低温度温实现量子点的生长。热注射合成法可以得到相对尺寸分布较窄的量子点产物,却难以实现小尺寸量子点的高效可控合成,同时不能解决制约量子点成核生长理论缺失的问题。传统研究多利用传统经典的一步成核理论,来理解量子点的成核,限制了量子点的工业化可控合成与产业化应用发展。我们利用非热注射的升温法合成量子点,利用诱导期样品,探索量子点成核前的反应机理,提出了多步的非经典成核路径的理论模型:胶体lI-VI(ME)半导体量子点在成核前,ME前驱体化合物通过自组装和M-E共价键在胶束中的生成,形成团簇(cluster)。该预成核期生成的团簇能够进行异构化,生成结构较为有序的幻数团簇(magic-size cluster, MSC)。预成核期生成的团簇分解可以生成单体(monomer, Mo),引发量子点的成核与生长。我们认为,量子点非经典成核路径模型,为量子点可控合成技术与应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报告人简介:

余睽,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创新领军人才,成都市“蓉漂计划”特聘专家。余睽教授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获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y和动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进行独立研究。2014年全职加入四川大学,主要从事胶态半导体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和胶态半导体幻数团簇(magic-size clusters MSCs)纳米材料反应机理及形成路径的基础研究。


+1
0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