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天马材料研究论坛”第160期
题 目: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优化设计
报告人:何大平 教授
地 点:工程实验大楼240、244 多媒体报告厅
时 间:2019年5月6日下午2:30-4:00
主持人:张世国 教授
邀请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承办人:材料学院“天马材料研究论坛”日常工作小组
报告人简介:
何大平,安徽枞阳人,现为武汉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2006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7-2013年在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巴斯、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4年获牛顿国际奖学金。2017年2月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物理系工作,任湖北省射频微波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叉创新方向负责人,并于同年5月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研究方向为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特别是新型石墨烯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调控、石墨烯复合型材料在新能源设备、传感器、射频微波领域的应用。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论文他引次数为1500余次,H指数为20,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铂催化剂的效率和耐久性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重要瓶颈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中氧还原反应(ORR)的动力学活性低,并且铂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如变压、强酸性、气液两相流等)容易降解,导致催化性能不可避免地衰减。因此,研究有效的优化策略对提高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何大平教授课题组针对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性能与稳定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创新策略,特别是选择先进的碳材料策略。这些成果将为高性能、长寿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